近年來,棠樹鄉堅持以“無事”找書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為抓手,將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工作導向,通過傾聽呼聲、破解難題,把一件件民生“小事”辦成暖民心的“實事”,讓基層治理既有解決問題的力度,更有貼近群眾的溫度。
新建提水站,解農田灌溉“用水愁”
“水來了,水來了!”近日,棠樹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杰正在對窯墩村的一處新建提水站進行最后的抽水測試,隨著農戶們的一聲聲吆喝,來自提水站的水順著一排排水渠,流入等待灌溉的農田。
農田灌溉是農民最牽掛的事。窯墩村限沖組因農田地勢較高,加之老灌渠長期淤塞,灌溉效能較弱。每到農作物需水關鍵期,這里的農田面臨“用水難”,村民常常要“看天吃飯”。如今提水站的建成,徹底解決了農田灌溉難題。
“當初,我試著通過‘無事’找書記平臺反映農田灌溉難的問題,沒想到很快有了回應。”窯墩村限沖組村民張牡平開心地說,“現在不但稻田灌溉問題解決了,而且人畜用水也方便多了,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接到訴求后,我們便迅速行動,投入40萬元新建提水站,灌溉面積達310余畝,以后種植大戶和村民再也不用等雨栽秧了。”棠樹鄉窯墩村黨支部書記郭德山表示,“提水站建好了,我們更要扛牢管護責任,定期檢查維護,讓‘生命泉’一直暢流。”
修補便民路,除群眾出行“心頭憂”
連日來,棠樹鄉新安村多條農村道路、便道實現了從“暢”到“好”的美麗蛻變。一條條方便居民出行的“民生小路”順利修補完工,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據悉,作為棠樹鄉直通張母橋鎮的主干道,舒張路常年受到車輛行駛碾壓和風吹日曬的影響。楊莊組群眾出行通向主干道的部分銜接路段也存在破損、坑洼不平現象,既影響出行安全,也給村民生產生活添了麻煩。
這一訴求,通過“無事”找書記遍訪的方式被及時收集。新安村迅速向鄉里反映,鄉里第一時間撥付5萬元資金,將破損路段重修成平坦水泥路,還同步提升道路周邊環境。
“過去的一段時間,這條路都是坑坑洼洼,每次開車經過都要小心翼翼。多虧了村里為我們排憂解難,現在出行變得安全了!”楊莊組村民楊書生滿心感激。此次破損道路的“修補”,群眾看在眼里,甜在心頭。
修繕當家塘,保用水安全“雙需求”
“以前這當家塘坡陡、水深,護欄又矮,路過總讓人揪心。現在岸邊填補完整,防護欄也變高了,更安全了。”八里村大洼組村民許昌其望著修繕一新的水塘,臉上笑意盈盈。
從愁容滿面到笑容滿面,這一轉變還要從一次鄉村干部下村走訪說起。“我們大洼組有口塘塌了好大一塊,長時間沒人修,而且因為塘壩漏水,農田灌溉用水總是不夠,莊稼的收成也受到影響。你們能不能幫忙解決一下。”當時,許昌其對鄉村干部道出了這一煩心事。
干部們把訴求記在心上、落在實處。經過一番修繕,不僅解決了塘壩漏水問題,保障了農田灌溉和村民非飲用性生活用水需求,還徹底消除道路安全隱患。“村民有所盼,我們就得有行動。”棠樹鄉八里村黨支部書記張廣兵說。這口塘的變化,就是對“解民憂”最實在的詮釋。
從新建提水站,解農田灌溉“用水愁”;到修補便民路,除群眾出行“心頭憂”;再到修繕當家塘,保用水安全“雙需求”……棠樹鄉以“無事”找書記機制為紐帶,把群眾“問題清單”變成干部“履職清單”,讓“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成為工作常態。下一步,棠樹鄉將繼續深化“無事”找書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把群眾“問題清單”轉化為干部“履職清單”,讓基層治理的溫度直抵群眾心間。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