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無事”找書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開展以來,棠樹鄉政府主動走近群眾、傾聽心聲,著力解決村民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將一件件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辦成了一樁樁暖心事、安心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溫暖而堅實的力量。
協調“安居地”,筑牢民生“壓艙石”。“十多年的心病終于解決了,住上新房,心里踏實多了。”近日,看著自家剛剛落成的新房,棠樹鄉洪院村曹崗組村民王付海激動地說道。
原來,早在2014年,因增減掛項目,王付海和賁新煥兩戶拆除了舊房,但新房的宅基地問題卻因種種原因遲遲未能落實。一晃十多年過去,建房成了兩家人最大的心病。接到反映后,洪院村黨支部書記立刻將此事列為重點議程,多次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到曹崗組,挨家挨戶征求意見,反復召開村民協調會,最終成功為兩戶協調出滿意的新建場地。
清淤“致富塘”,激活鄉村“源頭水”。“水來了,這下我們這十幾畝水田可算有救了!”棠樹鄉洪院村陳老莊組的村民靳華愛看著清澈的塘水緩緩流入稻田,臉上笑開了花。
靳華愛所說的,是村里的湯小沖塘。這口水塘曾是周邊十余畝水田的主要灌溉水源,但由于年久失修,塘內淤泥堆積、雜樹叢生,蓄水能力嚴重下降,一到春耕用水時節,村民們就只能“望天收”。村兩委在接到反映后,立即組織人員現場勘查,迅速制定了清淤方案。經過近10天的緊張施工,湯小沖塘終于在8月20日重煥生機,不僅恢復了原有的蓄水灌溉功能,也為村莊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硬化“出行路”,鋪就干群“連心橋”。洪院村野城組通組路是幾十戶村民出行的必經之路,但因路面狹窄、坑洼不平,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周歧榮等幾位村民來到村部將修路的愿望告訴了村干部。村里立刻將道路硬化項目提上日程,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并組織實施。很快,一條長達118米、寬3.5米嶄新的水泥路便鋪到了村民的家門口。道路的暢通,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拉近了村干部與群眾的心。
從“憂居”到“安居”,從“廢塘”到“富塘”,從“窄路”到“坦途”,棠樹鄉以“無事”找書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機制,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每一件民生實事。下一步,棠樹鄉將繼續深化這一機制,讓村干部多往田間地頭走、多進百姓家門坐,不斷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