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這血壓控制得不錯,平時還是要少鹽少油,多走動哈!”近日,張母橋鎮林業村鄉村醫生汪思斌帶著便攜血壓儀,又一次敲開了村民家的門。這是林業村以“健康服務”為支點,撬動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明亮的堂屋里,74歲的陶大爺挽著袖子,正配合著村醫量血壓,桌上的設備屏幕亮著,暖光把屋子襯得格外溫馨——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地后,像他這樣的留守老人,不用再奔波幾公里去鎮衛生院,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免費的基礎診療。“以前怕生病、不敢生病,現在小汪常來,我們心里踏實多了!”陶大爺笑著說。
從診室到農家院,汪思斌的“移動診療臺”就支在村民的餐桌上:一臺便攜血壓儀、一部登記健康數據的手機,再加幾句接地氣的叮囑,便把健康服務遞到了老人手邊。而這背后,正是林業村在鄉村振興中“兜住健康底線”的實踐——通過家庭醫生簽約、定期上門服務,不僅減少了老人因病返貧的風險,更讓在外務工的子女能安心打拼,為村里的產業發展留足了人力底氣。
“既然簽了約,就要擔起責,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實在的醫療服務,守護好他們的健康,就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一環。”汪思斌一邊記錄數據一邊說,除了日常測血壓,他還會定期跟蹤老人的慢性病情況,遇上身體不適的,第一時間幫忙聯系轉診。如今在林業村,“家庭醫生上門”已成常態,健康服務的“毛細血管”通到了每家每戶,既暖了老人的心,也為村莊的長遠發展筑牢了健康根基。
桌上的玻璃轉盤還擺著剛沏的熱茶,窗外的陽光裹著農家小院的煙火氣——在林業村,家庭醫生的腳步聲,是健康的信號,更是鄉村振興里最溫情的注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