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神廟鎮舒平村,“無事”找書記不是喊口號,是村干部踩著田埂、扣遍院門,帶著熱忱跑出來的口碑。遇上誰家有難處、哪戶過得緊,他們記在本上、放在心里,能當場解決的絕不拖沓,實在難辦的也拍著胸脯說:“您放心,我們想辦法!”
前些天大走訪,村干部發現好幾戶老鄉,雖說有政策幫襯,可少了勞力、多了病痛,日子還是很艱難。村黨支部書記李明富皺著眉,心里盤算著:“單靠村里不夠,得找些好心人搭把手!”他忽然想起合肥的衛總,之前聊起村里事,對方總憨厚地說“老家有什么需要,請盡管開口!”
撥通電話,李書記沒繞彎子,操著鄉音把老鄉的難處細細訴說:“張嬸腿腳不利索,買袋米得歇兩回;王大爺每月藥費都得摳著花……”話沒說完,電話那頭衛總就接了話:“李書記,我這周末就回去一趟,給老鄉們送點實在的!”
衛總在合肥做著魚塘和裝修的營生,日子過得殷實,可為人低調得很,話不多卻實在。到了那天,他沒搞啥排場,就用自家車裝了滿滿當當的東西——50斤的米袋壓得肩膀沉,10斤的油桶拎得勒手疼,還有一筐筐新鮮雞蛋,怕磕著,他上小學的兒子小心地抱在懷里。進了困難群眾家,東西剛放下,衛總拍拍身上的粉塵搓著手笑:“我也沒帶啥好東西,就是給您添點米油,您要保重身體!”又從兜里掏出1000塊錢,硬塞到老人手里。他沒多聊大道理,就坐在小板凳上拉家常,問老人身子舒不舒服、冬天冷不冷。
舒平村“無事”找書記工作的實踐,既解群眾急難愁盼,又搭起政企社幫扶橋梁。村“兩委”將深化該機制,整合資源完善長效幫扶,以務實行動送民生溫度,提升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