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正是絲瓜絡豐收采摘的高峰期。走進棠樹鄉窯墩村的絲瓜絡基地,絲瓜藤爬上支架,碧綠濃密如綠色帳幔,藤葉間朵朵小黃花隨風擺動,一根根絲瓜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油亮的光澤,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圖景。
據悉,絲瓜絡不僅是天然環保材料,還可做成中藥材,經過深加工,甚至能做成有機布鞋、高級浴具等多種不同用途的生活用品。它之所以受到市場青睞,主要得益于其天然、環保、健康的屬性。藥用絲瓜耐干旱,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較強,種植起來和普通食用絲瓜沒什么兩樣,適合在丘陵崗地種植,一般清明節前后栽種,7月中旬到9月底采摘銷售,生產過程簡單,勞動強度較低。
村民胡道華和鄰居們正在采收成熟的絲瓜,除草、剪枝、摘瓜、裝車,現場一派繁忙景象。“趁還沒到最熱的時候,趕緊收取好,然后運到廠房晾曬,晌午太陽大,晾曬效果最好。”棠樹鄉窯墩村黨支部書記郭德山戴著草帽站在田埂邊說道,“基地每天用工10人,如果是采摘期,每天用工在40人以上,年發放工資近40萬元。”
由于藥用絲瓜產量高、效益穩的特點,在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還帶動4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75歲的村民胡道華從育苗到采摘,一直在絲瓜基地務工,年收入2萬多元。和胡道華一樣,村民李世勤平時只要有空就到基地務工,年收入在1.2萬元左右。“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在外面很難找到工作,在這兒務工不僅離家近,每個月還有固定工資。”對于現在的生活,李世勤感到十分滿足。
產業旺則鄉村興。窯墩村絲瓜絡產業的發展只是棠樹鄉產業振興的縮影。截至目前,窯墩村絲瓜絡種植面積260畝,畝產量100公斤左右,村集體年受益近80萬元。
近年來,棠樹鄉把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來抓,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絲瓜種植,采用“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不僅基地實現了豐產豐收,也讓村民們實現了增收。下一步,棠樹鄉將立足資源稟賦,抓住絲瓜絡產業發展優勢,擴大種植面積,讓農民既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又能帶動更多村民通過種植或加工絲瓜絡增收,讓“絲瓜絡”串起共富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